昨天和朋友去纽约法拉盛律师楼办事,这是我到美国近三年来首次与曾经熟悉的行业打交道,难免有点小兴奋。
接待我们的律师姓张,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在国内读完法律本科和硕士后到美国读博士。说起法学院的日子,她“心有余悸”:“每天要背和写很多东西,简直累趴了!”她入行十年,主要办理房屋租赁、离婚、交通案件等业务。
本想和她多聊一点律师行业的信息,没想到时间一到,她马上起身说有别的客户要来,微笑着把我们送走了。让我真切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的永恒定律。
在美国,律师和医生一样,是普通家庭向往的黄金职业。一是收入高。在大型律所,律师的起薪一般是12万美元,而且还会逐年增长。二是有权势。美国历届总统中有23位曾做过律师;美国历届参议员中的绝大多数、众议员中的三分之二亦为律师出身。
但世间得失往往是平衡的,名利兼收的背后,往往是高昂的付出。
首先是学费高。在美国,如果要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和当律师,必须是法学院毕业生。美国法学院学习费用之高,会让一般中产家庭咋舌———私立大学的学费约为每年3万美元;公立学校约为1.5万美元至2万美元。毕业时,很多学生负债10多万美元,要等着工作后慢慢还。
其次是工作压力大。在美国,有人开玩笑,律师不是在与当事人交谈,就是在去法院的路上。他们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吃饭睡觉没个准点,起得比鸡早,歇得比猫头鹰晚,容易吗?曾经看过一个笑话:一个美国律师在办公室打电话,听见有人敲门,就喊“进来”。有人背着工具箱进来了。律师立刻问:“先生,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听他balabala半天,对方把工具箱一放,说:“先生,我是来修空调的!”脑子时刻都在工作的亢奋状态中,有多累你懂得!
在美国当律师,必须通过美国的法律考试(lawexam,也称为律师考试),这是从事律师和检察官职业的前提。考试由各州最高法院组织,各州自行决定考试合格线。一般来说,只要是法学院毕业的学生,通过考试都不太困难,但律师的从业资格只在各州内有效。
律师是公平正义的卫士,所以品格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律师协会规定,申请律师从业资格,除了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并且通过资格考试,还需要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可是,道德是个很宽泛、很难量化的东西,尽管美国律协有此要求,但是律师队伍中还是不乏“‘利’字摆中间、道义放两边”的唯利是图的家伙。
我认识的一个医生,她曾经因为所谓的医疗事故被一个患者告上法庭。对方律师是办车祸业务的,但为了钱硬着头皮出庭了,结果漏洞百出、笑话频发,让法官都忍俊不禁了。最后医生朋友胜诉了,庭审结束后告诉对方律师:还是做你最擅长的吧,不要为了钱把自己的信用毁了。对方律师尴尬地走了。
更有甚者,先生公司的一个同事和律师一起吃饭,饭桌上向他咨询了几个问题。过几天,几百元账单寄来了:原来,吃饭时间被挪移成了法律咨询时间。本是“两情相悦”,结果却变成“强暴”,让人情何以堪!所以,和美国律师打交道之前一定要问清楚:我这个收费吗?
正因如此,在美国,律师当面很受人尊敬,但背地里却常成为人们开玩笑和讽刺的对象。比如美国人常常会戏称当律师的朋友为“Liar”(撒谎者)。这不仅仅因为“Liar”的拼写与发音和“Lawyer(律师)”相近,还由于律师在法庭上给人留下“狡辩”“说谎”的负面形象。
估计律师也知道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真实形象,所以不喜欢别人叫他“Lawyer”,而更愿意叫他“Attorney”,因为这样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虽然律师职业金光闪闪,但是近两年来,它似乎在慢慢褪色。美国律师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由该协会认证的法学院的新生注册人数达到197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2010年秋季学年相比减少了27.7%。
有意思的是,有的律师甚至改行去开面包店或者当摄影师。银子少了,但自由多了。毕竟,生活不但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歌和远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