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择一地终老
2018-05-16 09:05:00  来源:检察日报

   去一个地方,有美食有美景,还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总能让人受益给人兴趣,总想去了再去,或就此留下。这种感觉极像与人的相处。我们身边会有这样的朋友,谈吐有节、相处有度,让人如沐春风。我以为,人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这样的舒服通透,不纠结不巴结;而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宜居,也适用这样的标准,既有美食满足口腹之欲,又有对历史与文化的尊崇,且四时有花,生机而别致。对广州,我便生出这样的愿望。

  广州,之前虽去过多次,但都是行色匆匆,像是与朋友多次见面,但也仅是点头寒暄。小雪时节,参加全国主流媒体文艺副刊走进广州采风活动,几天时间,从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到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从岭南传统文化到充满活力的商贸文化,一眼看尽两千年,一花一草、一尘一土无不见证着诚信务实、开拓包容、敢为人先的广州精神内核。

  都说“食在广州”,若不是身在其中,断不会相信美食可以这样深入骨髓。甜食、粉面,以及各色粥品,像是一面面旗帜,吸引着众食客的目光。银记肠粉、沙湾双皮奶最是我的心头好。站在广州城任何一个地点,方圆不到几百米范围内至少都有十数种以上不同档次、不同风味和形式的饮食可供挑选。而在每一家店铺狭小的空间中,通常总是挤满了人。广州人有句老话:地上爬的,除了桌椅,背脊向天的都可以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只要能飞的也可以吃。考古人员当年在清理两千多年前南越王赵昩墓中的储藏室时,除了清理出一堆猪牛羊的骨头,同时发现了鲂鱼、鲮鱼、黑鲷、白腊、姑鱼、黄花等多种海鱼的鱼骨头,还有花蛤、牡蛎和扇贝等贝类的碎片。对吃的大胆与执着,同样可以体现在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与追求上,所以他们一直可以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位置。

  从当年的丝竹音乐,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流行音乐的异军突起,广州无疑都是无法绕开的地方。沙湾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当《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曲调萦绕耳边,我不禁想起幼年时从收音机里聆听的那些旋律亮丽、节奏明快的传统丝竹音乐,这是我最早的音乐启蒙。改革开放后,广州音乐人率先扛起流行音乐的大旗,建立起中国现代音乐工业的基本架构。基于岭南文化敢为天下先的特质,专业的唱片公司、原创好歌,以及包装成熟的歌手迅速占领了开放之初喧嚣中人们的内心,并称霸20余年。当年的双卡录音机,以及《弯弯的月亮》《晚秋》等一批老歌在已然不年轻的我们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有人评价,在整个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广东流行音乐扮演着一个发动机和桥头堡的角色。时光流转,乐声依旧。我想,只有生活的富足,才会有更远的眼光与更广的胸怀,才会用音乐滋养有趣的灵魂。

  说起广州,多会与“黄埔”相连。黄埔港,黄埔军校,黄埔大道,还有黄埔村。说起黄埔村,就必须说到“一口通商”,1757年,清政府规定只保留粤海关,凡载洋货入口之外国船“必须下锚于黄埔”,广州被定为全国唯一的外贸通商口岸。行走于古村中,青石板路光滑平整,敞开的门外,村民们淘米洗菜,安静祥和。而当年停泊着美国的“中国皇后号”、瑞典的“哥德堡号”、俄罗斯的“希望号”和“涅瓦号”等外国商船的黄埔港,该是怎样的一副盛况。想象着,不知从哪里飘来的桂花暗香将我拉回到现实,不由得生出很多欣喜感动。东学西传、中西汇流,它在以一个村庄的形式,见证着一座城市的沧海桑田。

  在广州,老街上鳞次栉比的老式商铺的招牌常常和大型商厦的公司广告彼此映照,毫无违和感,不会让人感到冲撞与撕裂。这样的行走中有历史,有文化,有发现,如同与一位老者相谈,平静中获得喜悦,不急不缓,十分舒适。

  对广州的熟悉,像是与朋友的一次长谈,立时多了很多契合,就像遇见另一个自己。一个地方的历史如同一个人的经历,过往都融入街巷与村落,像极一个人历经沧桑却依然脸上有笑脚下生风,不怕岁月辜负!

  十香园外的小河中,落花随着河水慢慢游走,灯光倒映于水面,空气中弥漫着暖暖的烟火味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11月,早已过了荔枝上市的季节,但我依然想“长作岭南人”。

  择一人白首,也当择一地终老。择人,人当有情有义,择地,地要有过去回味,有现在奋斗,更有未来仰望,当然,也少不了几个老友相伴。想着若干年后,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依然为着某个美食,依然可以从天河到番禺,或从荔湾到南沙,长途奔袭而大快朵颐,谈笑中皆成过往。而其中一个,会不会是我呢……

  编辑:豆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