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水上哨兵
2018-08-21 17:19:00  来源:检察日报
来源:检察日报

  “一车,两车,三车……八车,来回跑了五趟,每趟都是整整八大卡车!上百吨的垃圾总算清理完了,河道也恢复了原貌。”日前,酉阳县小河镇环保办主任一边数着前行的车辆,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

  从污染严重的垃圾填埋场到河道恢复原貌,用时仅20余天。促成这一变化的,是酉阳县检察院发出的一份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

  两个月前,酉阳县检察院接到了一名船夫的举报电话,称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小河镇小河村甘龙河边设有生活垃圾填埋场。这位船夫是该院聘请的公益诉讼“水上哨兵”(公益诉讼信息联络员)。

  接到举报线索后,该院安排民行科干警进行实地勘察。勘察发现,河边虽臭气熏天,但却只见零星的一些塑料袋,举报称的垃圾填埋场在哪里呢?干警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臭气明显的地块入手,翻开表面松散的黄土,发现泥土石块下竟“暗藏玄机”,大量的生活垃圾被掩埋其中。

  为弄清真相,该院展开进一步调查,得知该镇没有专门的垃圾压缩中转站,生活垃圾直接向甘龙河岸边倾倒、堆放或直接焚烧。经测量及多方调查核实,该垃圾填埋场未经建设、环保部门审批,也未采取防渗漏等措施,仅仅依靠石头堆砌物作为挡墙,不足以防止生活垃圾和垃圾渗透液流入河中。

  该院认为,甘龙河是长江流域的一条支流,经乌江流入长江,如遇暴雨就会将河岸边的生活垃圾和枯枝腐叶等冲刷入河,一定程度上对河流水质造成严重影响。6月15日,该院向镇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限期对垃圾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恢复地块原状。

  收到检察建议后,小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存量垃圾统一托运到专门的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置。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垃圾转运干净了,没有了臭味,河道也恢复了原貌,等岸边花草都种植出来了,就真正称得上是山清水秀了!”周围居住的百姓笑着说。

  据该院检察长廖万超介绍,该案的成功办理得益于该院创新设立的“水上哨兵”。在“保护长江母亲河”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中,为进一步拓宽公益诉讼线索来源,该院检察官深入长江支流乌江、酉水河、阿蓬江沿线走访,聘任6名沿线的船夫、沿岸的居民作为公益诉讼工作“水上哨兵”,负责为该院发现和提供有关河流污染、河道保护范围内私自挖沙、采石等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本报通讯员杨芳王茜)

 
  编辑:豆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