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荣耀"还是"毒药"? 防沉迷不能一限了之
2017-12-27 16:16:00  来源:检察日报
 防沉迷系统“三板斧”:超时未成年玩家被强制下线

 

  网友质疑:这能难住小学生? 或治标不治本

  很多网友表示这应该难不倒小学生。对此,可以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众所周知,相关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骑共享单车。但在现实中,12岁以下孩子骑共享单车的情况并不少见,再次证明规定是一回事,现实执行是另外一回事。

  共享单车如此,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或许也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比如,因为实名认证的缘故,未成年人玩游戏会被限制,但孩子们完全可以冒充父母来进行实名认证,甚至是用不怎么会用网络的爷爷奶奶来认证。除此之外,就算这款游戏进行了很严格的认证,孩子们无法用其他人的资料来认证,孩子们可以玩的游戏还是有很多的。这足以说明,技术手段的限制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

  律师:游戏公司做出政策区别合情合理

  方超强律师认为,从法律层面来看,腾讯的做法没有问题。首先应该肯定,腾讯对许多未成年家长的呼吁和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正面的回应。

  从商业的角度来讲,这款游戏上市推出,就说明内容本身肯定经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核。过于暴力,色情,以及一些封建迷信的内容,肯定不会出现在游戏中。但是,无论哪个游戏公司,在推出游戏的同时,也应该根据自身的社会道德义务,进行合理的改善和限制。

  从法律层面来说,在注册游戏时,肯定会有一些注册协议或条款。里面会有提到,对于游戏运营模式的概念,玩家需要接受。因此,游戏公司做出基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政策区别,也是合情合理的。

  过半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在10岁前

  根据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发布的“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其中对全国10省(区/市)90所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校的7736名学生、1544名家长和99名老师的互联网运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拥有手机;91.9%的未成年人有使用互联网的经历,远高于我国网民的总体触网率;56.4%的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前;超九成未成年人都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的侵扰;未成年人上网用于打游戏的比例占到42.6%。

  在“氪金”中逝去的“真金”:家长维权举证困难

  绝大多数游戏无任何门槛杜绝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可随意登录进入游戏环节,游戏付费均可设置免密支付方式,游戏时间无限制等。

  针对孩子盗刷父母银行卡买装备等相关问题,一些游戏公司一般会要求家长整理完备资料,如账单、扣费情况、消费记录、游戏账户,甚至会要求拍下未成年人5分钟的游戏操作视频来观察其熟练程度,判定是否由其本人进行充值操作。如证据充分,会退回50%—70%甚至100%的消费款。不过,如果家长在被扣费的时间节点上无法拿出当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证据,游戏公司可能会因此拒绝退款请求。根据线上行为表现很难区分是否为未成年人操作,这是维权的难点所在。

  “偷父母的银行卡给游戏充值等行为,呈现出违法犯罪的苗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说。

  不“手游”没朋友 玩游戏是为了不被孤立?

  中小学生对王者荣耀青眼有加,不单单是因为游戏体验感受较好。有许多学生表示,对于这款游戏的依赖,源于学生之间社交需求。一名学生如此解释:“我不是一个热衷于《王者荣耀》的学生。我想说的是,在学校这个大熔炉里,所有的人都在玩这个游戏,如果你不玩,你就会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别人聊的内容你听不懂,就会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

  黄暴内容难禁绝 低俗营销打法律擦边球

  虽然暴力、色情等内容一直是相关监管部门的重点打击对象,但由于移动游戏庞杂,准入门槛较低,管理难度大,因此部分手游企业仍然选择打“擦边球”,在游戏中掺杂一些暴力、色情的内容。这对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

  一些游戏企业唯利是图,为制造“噱头”,利用低俗营销手段进行游戏推广活动,“美女效应”、“擦边球广告”等各种招数层出不穷。为吸引青少年玩家,许多公司选择开发穿着暴露、仪态不雅的女性游戏角色。例如,《战舰少女r》是一款把军舰拟人化的策略养成手游,暗藏色情内容的“爆衣”系统。该系统表现为:在游戏角色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后,会出现衣服破碎的画面,而受玩家操控的“少女”也会相应显出“楚楚可怜”、搔首弄姿的神态。据玩家反映“爆衣”系统已被屏蔽,但现今一些玩家仍可通过手段恢复该系统。

  建立手游分级制度 明确标识游戏等级

  在遵守现有的游戏审核制度下,由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根据专门的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对手机游戏实行分级,要求游戏出品方明确标识游戏等级,规定未成年人能玩还是不能玩,能玩的话,又该做出怎样的限制,是否必须在父母的指导下玩,等等。有了这样的一套制度,游戏开发企业、家长、监管部门才会更加清晰彼此的责任。

  “史上最严”网游新规:未成年人成重点监护对象

  去年文化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已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通知明确未成年人为重点监护对象。

 

  家长引导尤为重要 监管关键在父母身上

  作为子女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必须尽到份内职责。对子女多些关注和适当干预,而非放纵不管,要想防沉迷系统发挥作用,最终还得依靠孩子的父母来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引导、教育和约束。换句话说,防沉迷系统只能在父母的配合下才有可能真正发挥作用,监管的关键还是在父母的身上。

  结语

  在人人离不开网络的时代,必须让保护未成年人落到实处,为其提供一个绿色、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让未成年人成为网络的操控者和受益者,而非受害者。

  编辑:豆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