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快开学了,滩头村桂花家去年打的玉米还没有卖。桂花找经销粮食的同喜问价钱,同喜说一斤八毛五。桂花皱皱眉,“咋恁便宜?”同喜也叫委屈,“站点收是一斤八毛六,车要烧油,装装卸卸忙半天,我一斤只赚你一分钱。你问支书大林,我昨天拉他的玉米,给的是八毛四。”桂花忙说:“我不是嫌你给的价钱低,就是觉得行市不好。”“我看你该卖就卖吧。新玉米一下来,去年的玉米更卖不上价钱了。”“要不再等两天,万一涨了呢。”“行,啥时候你想卖来找我。”
桂花跑到离滩头村十多里的留光集,到玉米收购点上一问,果然是一斤八毛六。前两年,一斤玉米能卖到一块二,桂花一想现在的价钱就心疼,可又不能不卖。收购点的人说了,价格近期不会涨,就是涨也顶多涨个三分两分的。三分两分也行,丈夫走得早,自己身体不好也不能打工,一分钱都要掰两半花,桂花想。
回来路过顺子家门口,桂花又去问了顺子。顺子也做粮食生意,但比同喜跑得远,也许出价能高一点。可顺子说:“哪儿的价钱都一样。你要卖,我出八毛六。算是帮忙,一分钱不挣。”“那我再等等吧。”桂花想的是,要卖还是找同喜,毕竟先问的他,而且也得让人家挣点辛苦钱,怎么好意思让顺子白忙活。
过了几天,同喜来找桂花,说玉米一斤涨了五分。桂花又惊又喜,“好,你拉走吧。”同喜忙了一上午才把玉米都装上车,五千多斤,给了四千六百多块钱。桂花看同喜累得一身汗,去小超市给他买了一盒烟、一瓶绿茶。
第二天,顺子也来桂花家看玉米。桂花有点不好意思,说因为先找的同喜不好再卖别人。顺子听桂花说了同喜给的价钱,撂下一句“同喜是个人物”就走了。桂花有点担心顺子找同喜麻烦,他俩同行是冤家,见面都躲着走。
又过了几天,桂花带儿子去留光集买衣服,路过玉米收购点,看牌子上写的还是一斤八毛六。“怎么,玉米价钱又落了?”“没呀,这一个月都这个价钱。”
桂花给同喜的儿子买了身衣服,送到同喜家时,看到顺子也在,两人喝得都站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