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的机会稍纵即逝。
游修龄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农学史家,人如其名,非常高寿,九十多岁仍能开博客写文章。他的二姐夫是夏承焘先生,一代词学宗师。他们都是温州人。游先生从小爱好戏曲音乐,从初中开始,即学习拉京胡,后来听了别人小提琴的演奏,觉得京胡远非小提琴所可比拟,于是决心想改学小提琴,可是1930年代的温州乐器商店,根本没有小提琴出售,要托人去上海购买。当时游先生的月薪是20元,而在上海的之江文理学院任教授的夏先生的月薪在300元左右。游先生省吃俭用,攒了28元,托人把钱带给在上海的二姐夫,请他代购一把小提琴。过了几天,夏先生把这28元托人带回温州,说是一把小提琴的价格要32元,所以没有买。失望之下,游先生只得花五元买了一把二胡,有了它,退而求其次,不再做小提琴梦了。若干年后,夏先生偶然间听到游先生拉二胡,听了之后很激动地对游先生说,你的二胡拉得这么好听,让我想起,你多年前曾托人带给我28块银元,要我代买小提琴,那时的小琴要32元一把,我没有买,把钱退还给你。现在想起来,真感到很抱歉和遗憾。如果当年我垫付四元,就买成了,你现在也已是个小提琴好手了。游先生听了默默无语。游先生非常感慨:“从这件小事中,可以得出一个教训,当别人需要你帮助时,就立即及时帮助,如果不帮助,对这个人的影响,可能会是终身的。”
我们更为熟知的是英国文豪塞缪尔·约翰逊博士的故事。约翰逊打算编撰《英语词典》时,境况十分窘迫,于是向达官贵人切斯菲尔德伯爵求助。可是切斯菲尔德不识英才,使约翰逊吃了闭门羹。约翰逊不得已,只好自力更生,苦干了整整7年,终于编成词典。然而,切斯菲尔德闻讯突然抢先在当时的一家流行的报纸《世界报》上连续发表了两篇推崇约翰逊词典的文章。于是我们有幸读到了约翰逊致切斯菲尔德的一封信。在欧洲文学史上,这封信历来被看作作家的“独立宣言”。信中有这样几句:“您乐意眷顾鄙人的劳作,如果这种眷顾来得早一点,则善甚哉;可惜它来得太晚了,鄙人已无动于衷,无缘享受;鄙人已形单影只,无可与言;鄙人已名满天下,无需尊爱。”看了很是解气。
帮助别人,当然是要有所付出,如,几句贴心的话,一点力气或金钱,手握权柄者的几个字,等等。但这点付出,对助人者而言,完全是微不足道、毫发无损,而对受助者而言却可能是受惠终身。世上很少有人有事没事就向人求助,一旦开口,其实是屈尊,也就是放下了部分尊严,这时,有能力的人要抓住帮他的机会。这个机会抓住了,是助人者的福气,是受助者的运气。没抓住,像夏承焘先生和切斯菲尔德伯爵那样,是对他们人格的一种损害,当然也给游修龄先生和约翰逊博士带来暂时的痛苦。道理很浅,但笨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