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
2017-02-23 09:00:00  来源:  作者:朱小燕

  岁岁有大年,年年有初二,然而,今年的大年初二,却让我终身难忘,收获多多。 

  上午11时许,按照我们家多年的习惯,儿孙们照例从四面八方赶回张甸老家给奶奶拜年(爷爷前些年去世了)。一时间说吉祥,送祝福,欢声笑语,四代同堂,其乐融融。93岁的“老佛爷”看到儿孙绕膝,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开会了,请大家入座!”随着召集人一声令下,一份印制精美、匠心独具的彩页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手中,刚刚人声鼎沸的一大家人,很快安静下来。 

  “刚才拜年送祝福,现在开会传家风。请老大哥宣读朱家家风、朱氏家训”。文武兼修、多年研究家风家训的三叔,开宗明义,道出了家庭会主题。 

  “根据兄弟姐妹们家庭讨论研究,现在我宣布‘朱家家风’、‘朱氏家训’:朱家家风:自立自强,与人为善;朱家家训:讲孝悌,崇勤俭。遵和合,守信义。读好书,交益友。知良法,会维权。爱祖国,厚家乡。”刹那间,全场鸦雀无声。待71岁的大伯用充满深情且略带有激动、沙哑的嗓音,一字一句地读完时,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与人为善,自立自强。”区区两言,字字珠玑。八字家风,浓缩了我们家曾祖、爷爷奶奶和父辈做人做事的风骨风范、贴近而真切;“讲孝悌,崇勤俭。遵和合,守信义。读好书,交益友。知良法,会维权。爱祖国,厚家乡”30字家训,凝聚寄托了长辈对儿孙的殷切期待和谆谆嘱托,寓意深刻。 

  我们这个家庭,早年是个穷家庭。经济拮据,生活窘迫,七双儿女,全靠爷爷奶奶撑起了这个家。如今个个成家立业,儿孙们也都建立起自己幸福的小家庭。一件衣服几人穿,一条山芋缓饥饿,为了生活四处奔,洋油灯下忙缝补,人穷志坚明大理,送儿读书思报国。家庭会上,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往事,遥远又却近,浅显而达理。其间,我看到我的同辈们,有的甚至是含着泪花在聆听与品味。 

  善良、自强、孝悌、信义等等,让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亲,父亲虽然去世多年,但他勤劳孝顺、吃苦不言苦、与人为善的美德从不敢忘。那时我上初中,爷爷病重,父亲外地的兄弟姐妹们来去不便,有自己的工作,父亲就尽量多陪在爷爷身边,送他去医院就诊,帮他洗脸、洗脚,照顾爷爷生活,记忆深刻的是每次给爷爷洗完脸还会给他涂上雪花膏;那时我上高中,父亲每天骑着脚踏车不管刮风下雨,驱车十数公里到市区打工,因为我寄宿,父亲常常还会给我带来母亲准备的美食,平时脾气急躁的父亲见到我却总是笑呵呵地唤我“乖乖肉”,从没听到他喊过一声苦和累;那时每年过年,是父亲最忙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请他帮做过年馒头包子,虽然都是半夜起床,但父亲从没拒绝过谁,父亲发的酵做出的馒头雪白疏松,包子美味可口,乡亲们交口称赞。 

  我们这个小家庭,大家自立自强、与人为善,孝悌团结的小故事还有很多。而我们国家这个“大家庭”,树家风、讲美德的故事更是不计其数。“家齐然后治天下”,家是小国,国乃大家,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古今有之。今天时代背景不一样,生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但家庭作为社会细胞,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的基本功能没有变,也不能变。即使国家富强了,我们更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总书记的教导仿佛犹在耳畔。时刻鞭策和激励我们奋力前行。 

  回到家中,六岁的儿子拽着我的衣角,悄悄地问:“妈妈,什么是家风家训啊?”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学做好人,学做好事,将来长大了多给大家微信发红包。”儿子仿佛听懂了我的话,点点头,我们全家都笑了。 

  光阴似箭,大年初二,很快就过去了,但相聚的日子,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尤其是长辈送给我们晚辈的这份精神大餐,却是享用不尽的。 

  要说啊,这春节过得“值”! 

    

  编辑:豆颖  

上下篇导读

 · 爱,无悔
 · 俭以养德
 · 风雨中的抉择
 · 检察官的三封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