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法律检索,透视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背后的罪名问题
2019-03-20 09:57:00  来源:江苏检察

  关键词:法律检索工具

  文/李腾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法官

  近日,由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个法律问题成了公众关注的热点。有人认为司机和殴打司机的乘客都应该被定以此罪,有人却认为司机还手不应该被谴责。在真实的司法实践中,这个罪名经常发生吗?犯了此罪的人都干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司机一定都是无罪的吗?法官们对此会判多重的刑罚?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检索,带你透视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背后的罪名。

  注:本文使用的元典智库所得的检索结果,其单位为案例,而非文书本身, 故检索数据仅供分析、参考。

  在元典智库中选择“刑事”案例库,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见提到“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例至今已有6402件。其中普通案例6383 件,权威案例19 件。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罪名的历史。通过元典智库自动生成的数据透视,可以在“结案年度”中看到,至少在2004 年,就已经有检察院以该罪名起诉(绍县检刑诉(2004)399 号)。而最早以该罪名判决定罪的案件则至少不晚于2006年((2006)善刑初字第307 号)。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罪名的实际判决情况。这些我们检索到的案例中,实际在一审中被定罪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例有多少呢?我们进一步通过“组合检索”,在检索结果中查找一审裁判结果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判决书,可见2520 件案例。

  看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已经有了12 年的历史,平均每年全国至少有170 件案件被判决定为此罪。相比于每年十几万件的盗窃罪以及每年一万多件的抢劫罪,并不是什么十分常见的犯罪。

  在已经得到的检索结果中补充检索条件,可见“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上诉案件为317 件,但二审因为罪名不当而改判的只有4 件。可见该罪是一个定罪较为清晰、明确的罪名。

  那么,对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是什么情况呢?用元典智库中“量刑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可见该罪普遍的量刑集中在3 年有期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案件判处缓刑,平均罚金为4.5 万元。

  让我们再来看看,当发生“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时,人们都在干什么?如果我们聚焦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的类似情形,以“公交车”和“方向盘”作为关键词在结果中检索,可以发现自2013 年开始便有类似案例,一共有139 件。

  进一步以“酒”作为关键词在结果中检索,可见因为酒后同司机发生冲突的为43 件,数量并不多。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人们是在处于清醒状态时发生冲突,看来冲动才是真正的魔鬼。

  如果进一步以“死亡”作为关键词在结果中检索,能够检索到8 件案例。在检索结果的摘要中可以直接看到,一旦出现死亡,人数均在二到三人左右,可见后果十分严重。

  不过,在这些案件中,有多少是司机也同时被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呢?我们使用“两被告”作为关键词在结果中检索,只检索到1 件案例,看来司机被定罪的情况并不多。通过阅读这个案例的摘要,可以发现在司机被定罪的案例中,司机同乘客存在互殴的情节,即使司机有一只手仍然在方向盘上,但是只要参与互殴,就依然可能被认定为放任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发生,从而触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点同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故中的情况吻合。看来,法律对于公交车司机的情绪控制能力是有很高要求的,即使在遭到殴打的状况下,也不能轻易还手,而是仍然要以车辆的行驶安全为重中之重。

  但公交车司机也是普通人啊,即使能够做到良好的情绪控制,但是从外部环境中尽量减少冲突才是正道。为了防止发生重庆万州坠江事故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元典智库提供了微信和知乎的检索通道。在元典智库的“更多检索”中,检索“防范抢夺方向盘”,可以看到在微信上和知乎上,已经有许多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介绍。

  比如在“青岛晚报官微”在《拳打司机、抢方向盘……面对“疯狂乘客”,青岛警方处理方法:帅!》的微信文章中就介绍了青岛在公交车上设立了隔离门、并为委屈的司机设置“委屈奖”,化解司机心理压力的经验。“深圳特区报”在《醉汉暴打司机,抢夺方向盘!点赞深圳这位机智公交司机,遇到这种事你会……》的文章中报道了深圳的做法,即在每一辆公交车都安装7 个摄像头,便于驾驶员监控车上人员的动态,防范可能的风险。同时该报道也介绍了国外的一些经验。比如在美国纽约州,攻击公交车司机或地铁工作人员为刑事重罪,将处以7 年监禁。新泽西公交车驾驶座与乘客座位之间的地板上有一道很粗的白线,车辆行驶过程中所有乘客都不得跨越白线,否则视同犯法。美国波士顿在公交车上增派着装交警。另外,我国香港地区则在公交车厢内明确标注“滋扰车长乃刑事罪行”,而且严格禁止行驶过程中司机和乘客对话。

  不过,无论制度如何健全,最重要的是在公共交通中每一人的自律和友善。希望类似的悲剧永不再现。

  编辑:泰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