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寄居”的幸运
2018-01-17 14:54:00  来源:江苏检察网

 

  

  我是来自山区的孩子,山里人的朴实、勤劳、执着的特质深深地影响了我,也造就了我的性格。参加工作以后,我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侦监业务骨干。现在,我又通过福建省级机关遴选考试,即将进入省纪委工作。用什么来给我爱过的检察事业告别?今天,我把一个山里孩子的幸运用文字来诉说。

  我的大学母校是2004年才成立的三本独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我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我的母校是和福建师范大学连在一起的,平时学习、生活也与师大本部的学生一起,一直借用师大的教室、宿舍、食堂,可以说是“寄居”在师大。由于是三本院校,我们协和学院的学生一直被师大学生看轻。至今记得现在已经辞职去厦大读博的曾经的刑法学老师在我大一时候,第一堂课所说的:“高考已经过去,你们没有考上师大本部并不意味着就低人一等。你们同样拥有法律人的责任、使命和梦想,只要努力,也不会输给师大本部的学生。”

  正是那一刻,我也暗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努力为三本院校的学生正名。一个协和学院的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赶上师大学生,甚至是名校的学生。

  正因为是“寄居”师大,我也享受了号称全省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这是“寄居”师大的幸运。在大学里,我是整个男生宿舍里唯一整整四年没有用电脑和装宽带的,我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阅读上。因为法律人的思维方式需要培育,我们学习一门门课程就像在踏上一级级台阶,等把所有的法律课程学完,就是把所有法律的思维方式全盘接受了。同时,法学作为社会科学类学科与其他学科也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广泛涉猎社科类学科以及培育一种阅读习惯、终身学习的理念。

  就在大多数同学在电脑前、游戏中度过大学生活的时候,我都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在师大图书馆,我度过了大部分大学时光,几天不到那里去转转就心痒痒。法学类、哲学类、社会学类书籍,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套用那句广告词:“图书馆,天天见!”

  阅读,让我开拓眼界,对专业、对人生颇有启发,让我可以静心地思考未来,保持本真,坚定追求法律理想和前途梦想的纯粹信念;阅读,让我真正感受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让我的生活被填满,充实而快乐;阅读,让我构筑起属于我的精神家园。

  记得大二的时候,从图书馆借了好几本书回宿舍,随意也在食堂带回了一份绿豆汤,不料正在边吃边享受精神食粮的时候,有一勺绿豆打在了书的一页上。当时,正入迷的我确实没注意,没想到,那一页正是二维码的那一页。几天后,要去图书馆还书,图书馆老师翻到了二维码那页,结果……图书馆的一位领导查阅了相关信息后,对我说:“同学,这套法学丛书一共五本,不能单独买,只能你买一套五本,把其中一本赔偿给我们,另四本自己拿回去。”无奈之下,我只好东拼西借凑钱买书,最终,几个月的早餐都泡汤了。

  每每在家里看着这缺了一本的系列丛书,大学里读书的情景就浮现在脑海中。如果还有一次重过大学的机会,我也会斩钉截铁地说,即使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这样过,因为这是我的真实而又充实、有意义而没有遗憾的大学的生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我所认为的每一名法律人应有的态度和追求。参加工作以后,我同样把读书的习惯延续下来,我认为,正是阅读和知识造就了我的公务员考试和遴选考试经历,而这都要归功于师大的图书馆以及阅读培养形成的读书习惯和终身学习理念,我不得不感叹“寄居”的幸运!

  胸前闪亮的检徽告诉我,曾经从事并且自豪的检察事业,必将伴随我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法律人情怀。再见了,我记忆中的每一个晨曦与暮色。请记住我,有一天,也许我还会回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豆颖  

上下篇导读

 · 突破口
 · 心眼
 · 拧巴
 · 等风来
 · 竹思
 · 波折
 · 看“我”七十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