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故乡的豆腐
2018-02-06 17:01:00  来源:江苏检察网

 

  

  离开故乡已经多年,走遍了大江南北,品尝过多种菜系,吃过各种各样的豆腐,觉得还是故乡的豆腐最好吃。我想可能是我多年的故乡生活已经使我的味觉接纳和记忆了家乡的水土和豆腐。

  在那个衣食不足的年代,在农家常年基本不吃肉的情况下,个体所需的多种营养能够基本得到保障,身体能够生长发育,这豆制品肯定是功不可没的。豆腐在上一个世纪的农村是奢侈品,只有过年过节或者是家里来了客人才能吃上,平时农村人是舍不得吃豆腐的。吃豆腐虽然不多,但“吃豆腐”所折射出的故乡的文化可是不少。

  故乡人重农轻商,不想做生意,不敢做生意,也不会做生意,认为商人是无商不奸,做买卖就是缺缺捣捣、坑蒙拐骗。这些观念反映在“吃豆腐”上倒是很有意思。卖豆腐的在挑着豆腐担子走村串户的时候,只是高声喊着“豆腐”两个字,而从来也听不到“卖豆腐”的叫声。买豆腐的由于是用大豆或其他粮食换豆腐,所以只说“打豆腐”或“换豆腐”,从来也不说买豆腐。总之,在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都巧妙地回避了“买”“卖”两个字。另外在买卖豆腐的时候,卖豆腐的只用秤称来换豆腐的豆子或粮食,而很少用秤称豆腐。换豆腐的舍不得拿优质干净的大豆给卖豆腐的,豆子一倒入卖豆腐人的秤盘里,换豆腐的人就会褒贬说:“这豆子才收下来,还没来得及整晒。”或者说:“我也懒惯了,这豆子整得不太干净。”卖豆腐的不管豆子质量好坏,多数时候是只捡杂质,不过筛子,然后哈哈着点头笑纳。称了豆子或粮食之后,盘算着该给多少豆腐,就小心翼翼地割下一块,同时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这豆腐是不怕称的,让人感到卖豆腐的怪大方的。如果买豆腐的不放心要让称一下,秤杆翘得高高的,让你看了喜欢。其实“南京到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因为豆腐含水分较高,拿到家里再称这豆腐,多数时候是不够数的。你要真是再去找卖豆腐的理论,他自然会说:这豆腐是水汽东西,隔一会儿再称肯定是越称越少的。审视豆腐的交易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带有浓重的面子色彩,这大概也算是故乡的面子文化吧。

  在那无钱买肉,无肉可吃的岁月,能用大豆、粮食换豆腐,用豆腐来解馋,滋养身子也算是农家人的幸运了。豆腐的吃法很多,在我们的食物里很少有像豆腐可以随意烹饪的,它可以煎、炒、炖、炸、煮、蒸,也可以凉拌和荤菜搭配,放过期了还可以做成臭豆腐。我很喜欢吃豆腐,觉得怎么做都非常好吃,就是现在如果在餐桌上遇到了豆腐,我还是愿意多吃一点,其他的菜宁可少吃或不吃。我感到豆腐好看,洁白如玉,温润可人;豆腐好吃,清香悠远、松软可口;豆腐好德,营养多多,滋养身心。我不是研究营养学的,我想一个人一生不吃肉是可以的,但如果终生不吃豆制品,对身体肯定是有影响的。小时候为了吃豆腐总盼着过年过节,在我的故乡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小年的晚上都要喝豆腐汤,吃火烧馍。那时候豆腐汤里除了豆腐还放有萝卜、白菜和粉条之类的东西,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愿意多喝两碗,毕竟一年也就这一个小年呀。平常吃不到豆腐的时候,见到卖豆腐的在村里转悠,就想往豆腐担子旁蹭蹭,兴许多看几眼大块的豆腐、闻一闻它的香味也是一种慰藉吧。

  再回望故乡,回味和思念故乡的豆腐的同时,我也悟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故乡的豆腐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故乡有原生态的民风,原生态的环境,原生态的原料,原生态的工艺。这是决定豆腐质量的关键因素。故乡山清水秀,绿树环抱,清流缠绕,故乡蓝天白云,天空明净。故乡人勤劳朴实,厚道善良,故乡的豆腐是故乡人用人品和心思做成的,它不含杂质和铜臭。故乡人把做豆腐当成了生计而不是生意,当成了事业而不是买卖,当成了形象而不是牟利。愿故乡人坚守好传统,传承好文化,守正致远,做强做大自己的事业。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豆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