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察日报
酷暑时节,我忽然想起一种味道怪异的草本植物。它样子普通,跟其他植物差别不大,却拥有一股特别的滋味。它叫鱼腥草,让一些人生厌,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它时常登上百姓人家的饭桌,给生活增添别样的味道。
南方人把这种草叫作鱼腥草,四川、贵州的人则叫它折耳根。称呼不同,但其模样在大江南北却是一样的。它贴地生长,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的形状,茎呈扁圆柱形,搓碎有浓重的鱼腥气味扑鼻而来。唐朝文人苏颂这样描述鱼腥草:“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描述简洁而准确。
鱼腥草算不上是什么漂亮的植物。它开的花不好看,叶子也不细长嫩绿。尤其是它时时散发出来的浓重的腥味,让很多动物对它避而远之。牛是不吃鱼腥草的,嫌弃它的臭味。人们去野外打猪草,一定要绕开它。否则,一棵鱼腥草会坏了一锅猪食。
连粗生粗养的猪都不吃的鱼腥草,却有很多人喜欢。在我老家,山窝野地里到处都能见到这种食物,想吃的话,扛把锄头上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挖来解馋。鱼腥草的吃法,各地大同小异。它的根和嫩叶都是可以食用的。加工也相当简单,直接加入辣椒和蒜末,或者就用盐巴和醋凉拌了,就能整成一盘滋味独特的食物。富裕点的人家,在炒锅里放入香香的腊肉,那滋味就更加特别而美妙了。开始吃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它的异味吓跑,只要坚持下来,闭上眼睛,将鱼腥草放进嘴里细嚼慢咽,慢慢品味,就会越嚼越香,脆脆的,凉凉的,回味无穷。吃了一次,还想吃第二次。除了凉拌,鱼腥草还可以炖、炒、做汤、腌渍等等,各有做法,各具美味。
鱼腥草不仅是别具风味的佐餐小吃,还是一味不错的药。它是被中国药典正式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最好是在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然后除去杂质,晒干。据科学实验说它毒性很微小,其实就是没什么毒了,又不是一次大量的吃,哪来的什么毒?而它的抗病毒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还可用来治疗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也表明,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有喜好鱼腥草这一口的,大可放心一试。
鱼腥草,折耳根,这怪异的名字和味道,其实是它奉献给人类的一道美味佳肴。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