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校庆
2018-08-21 16:20:00  来源:检察日报

  来源:检察日报

  再过几个月是我中学母校百年校庆的日子。参不参加校庆,如何参加校庆,这都成了我的困惑。

  最先转发校庆通知的是我中学时的班主任。他在微信群里说,百年校庆是个大日子,欢迎大家都回校参加活动。一开始,微信群里静悄悄的,三十几个成员没人吱声。

  我捏着手机,陷入了沉思:去还是不去?母校名校友栏里那么多著名的专家学者、成功人士,他们像耀眼的明星一样,让人仰望,“衣锦还乡”理所应当。籍籍无名如我者,回去有没有人搭理是次要的,没有为母校增光添彩,无颜见江东父老,那才是主要的。可母校是那么有吸引力,那里曾经有我们最好的年华,有我们最亲爱的老师,有我们最真挚的友谊,有这些难道不够吗?

  没多久,群里有同学回话了:厅级以上的,学校会发邀请函。母校历经百年,培养的人才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大家就不要指望母校会单独给你我发一张邀请函了。否则,校庆会的工作人员不累死才怪。那位同学随后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我们就在校庆日前回去吧!这样,既不会给校方组织者添麻烦,又安抚了我们对母校的思念。此话一出,很快得到了一些同学的响应。同学们纷纷在群里“举手”,愿意在校庆前,组织一个由同班同学参加的非正式校庆。

  班主任老师察觉到了大家的尴尬。他在群里发话了,你们都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各行各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母校欢迎你们回来。

  此话一出,很快获得了同学的点赞。可是谁来带头呢?

  我突然想到了我认识的两位学长。他们是亲哥俩,弟弟是教声乐的大学教师,哥哥是书画家、诗人,都是我们本地的名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他们结识,在交流中得知,他们跟我原来是校友,只是他们毕业30多年后,我才走进他们曾经读书的地方,开始我纯真美好的中学生涯。那对兄弟已近耄耋之年,但思维清晰、逻辑严密、谈吐风趣,充满智慧和善意,深得众人的爱戴。

  学长知道校庆的事情吗?他们参加校庆不?

  我通过微信留言询问他们,很快得到了答复:都参加。哥哥还告诉我,他还是母校校友会的负责人,母校百年校庆怎可能不去?我壮起胆子,小心翼翼地问他们,到时候我跟你们一起去如何?兄弟俩很爽快地回答,有什么不可以?内心一阵激动,两个学长的友好让我抛弃了先前的顾虑。既然两个学长都这样包容,作为同一学校的校友,其他未曾谋面的学长、学弟(妹)也该不会嫌弃我这样功不成名不就的学弟了。我仿佛听到了一种召唤,“回家”的渴望立即涌上心头。我把他们兄弟要参加校庆的消息发在了同学群里,并且告诉大家,校庆时大家不要“自娱自乐”,仅仅参加我们班人员的小型聚会,大家要大大方方到现场看盛大的校庆仪式,一睹那些工作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上的光彩照人的名校友风采。那些名校友既是我们的骄傲,又是我们未来人生努力的方向。

  微信群里骚动了。有人赞同我的提议,我们快年过半百了,努力了近半辈子,可以做一点我们想做的事情了。有人说,我们的青葱岁月留在了那里,为什么就不能去怀念一下?还有人讲,回去瞧瞧,看看我们能为母校做点什么。

  回去吧,回去吧。一瞬间,我听到了好多类似的声音:走远了,我们需要回头看看,不仅仅是缅怀,更是一种激励。

  先是孙同学在微信群里“举了手”,表示要在校庆最隆重的时候回去,随后是李同学、张同学、范同学……

  远在他乡的阎同学叮嘱我,到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提前通知她参加。她还说,此刻,她的心其实已经飞回了母校。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豆颖